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中共舒桐潜中心区委书记:彭庭举

发布时间:2013-10-05 浏览次数:

    彭庭举(1900~1945),又名彭振华,化名程鹏。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舒桐潜中心区委书记,是舒桐潜核心游击区、革命根据地的开拓者和主要领导人。
   彭庭举1928年参加革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看风水”等身份作掩护,奔走于桐(城)潜(山)舒(城)边界山区,传播红色影响,宣传工农红军和革命,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建立中共地下组织,是舒、桐、潜边区我党的开拓者。唐湾、天平岭、小百丈崖、江家山、芦镇关、河棚、漕河一线均有彭庭举发展的中共党员和建立的党组织。彭庭举还利用他建立的秘密联络网络,为战斗在大别山的红军购买、输送了大批枪支弹药和医药用品。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彭庭举及其领导下的党组织,为党和红军游击队长期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抗战初期,彭庭举最早建立了一支拥有15条长枪、3支短枪共25人的地方抗日武装“黄甲人民自卫队”。桐城第一次沦陷后,彭庭举积极协助中共桐城工委(后为县委)书记陈定一做统战工作,配合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抗日工作团,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大力发展抗日群众组织和抗日武装。1940年初参加望狮岭会议,被中共桐(城)怀(宁)潜(山)中心县委任命为桐舒工委书记。1940年7月,彭庭举任中共舒桐潜中心区委书记,积极团结争取地方人士改造国民党基层政权,使之成为“白皮红心”(名为国民党政权,实际上是为我党工作的政权――编者),这为我党控制舒桐潜中心活动区域,为新四军七师挺进团西进大别山,开辟以桐西蒋铁乡为中心的桐潜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上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初,彭庭举一直为党的事业坚持奋斗在舒桐潜边区,时间达15年之久,他为开辟和坚持该地区使之成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2年9月25日,彭庭举赴无为抗日根据地,任新四军7师参事室主任等职。1945年8月,彭庭举没有随新四军7师北撤山东,他奉命坚持在和(县)含(山)巢(湖)无(为)地区工作。在巢湖县魏家坝执行任务时,彭庭举不幸被国民党军528团逮捕,惨遭反动派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