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王星拱

发布时间:2017-08-01 浏览次数:

 

王星拱(1888~1949)字抚五,怀宁县高河埠人。幼年丧母,父亲王厚祺是位秀才,终生以塾师为业。王星拱同胞兄妹4人,他排行第三。小时因家贫就读于外祖父刘家,后肄业于安徽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808年)考取安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派赴英国伦敦理工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民国5年(191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理科学长。他曾与沈尹默、陈独秀、钱玄同、程演生等共同提议组织大学俱乐部,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五四运动时,陈独秀、李大钊刊印《北京市民宣言》,斥责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王星拱与高一涵、程演生等分头秘密散发这个宣言,事后还掩护陈独秀化装离开北京脱险。民国10年,安庆爆发“六·二”学潮,王星拱与在北京的安徽教育界人士张东野、杨亮功、苏雪林等9人,积极支持安徽到北京请愿的代表据理力争,使教育经费得以增加,并允许独立管理。不久,他离开北京,到南京任高等教育处处长。民国17年,到武汉大学任教授兼理工学院院长,同年6月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民国19年兼任教务长和化学系主任。民国22年6月任武汉大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率校西迁四川乐山,和师生同甘共苦,坚持办校。他曾拒绝国民党在校内建立区分部,保护过不少进步师生,支持学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王星拱早年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等常有往来,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在武汉大学工作十几年,经历学校筹备、建设全过程和8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其办学思想开明,主张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需要,适应世界进步的大环境需要。主张高等教育要向综合方向发展,重视基础课教育和摆正理论与应用的关系,要求学生用功读书,锻炼身体,做到“德、智、体、群”四育齐头并进。他对各种学派一视同仁,校内学术思想活跃。

民国34年7月,任中山大学校长。民国36年该校不少学生在“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游行活动中被捕,王星拱多次向广州军政当局据理力争,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因遭拒绝,于是他忿然离开学校至香港发表公开讲话,旋归安庆。后国民党高教部连续来电要他去台湾,他都予以拒绝。1949年10月8日,病故于上海。著有《科学概论》。(图:王星拱像)

 

 

上一篇:光明甫 下一篇: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