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例文六:改革风正劲 交通展新姿

发布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安庆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市交通建设史上取得最为辉煌成就的40年,是从落后的交通面貌迈上现代化交通发展格局的40年,从严重的公路瓶颈到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两网并驱、互补共济,从单一的公路运输方式为主到公路、铁路、民航、港航水运、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及现代化集装箱港区的建立,我市的交通发展跃上了现代化交通发展的新征程。

  40年来,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境内交通建设投资总额达到406亿元,是建国至1978年的135倍,特别是近10年来,投资总额达220亿元,交通运输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40年来,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质量、运输能力供给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种运输方式并驾齐驱、协调发展,形成了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安庆市正逐步成为皖鄂赣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下游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

  一、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史回顾

  (一)公路运输发展(略)

  (二)水路运输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中的安庆港(1978年—1985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为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安庆港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安庆石油化工总厂炼油厂、化肥厂的建成投产,安庆市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导致安庆港进出口物资结构发生大变化。1978年后,油品成为港口主要货种。城市工业的发展对港口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安庆港务局确定了本时期的工作重点:以生产为中心,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从1978年到1985年,实行了调整和加强领导骨干、全面整顿企业、确立为多家船舶服务的经营方针、措施和制度等具体措施,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促进了港口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安庆港客运量连续增长,从1978年—1985年,安庆港客运量一直保持在年均200万人以上水平,其中1982年客运量达2842200人,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阶段客运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乡镇工业的发展,加上农村第三产业的出现,城乡物资交流的日趋活跃,因而港口旅客来往频繁。二是长江干线客运新航线的不断开辟,远程旅客日益增多。每天正常到港的上下水大班轮由过去的6艘增至为14艘,长江区间航线也增至6条,客船增多,客流量也相应增加。繁荣的客运运输推动客运码头的建设,安庆港将多为船舶临时停靠之用的8号码头改为客运大班轮码头。1980年港口码头实行统一编号,将6、7、8、9四座码头连成一片,划为港务局客运区,同时着手码头设施改进和客运区改造,1984年竣工。1985年9月动工在6、7、8、9号码头分别新建了检票楼,总造价为43万元,在客运区内自西向东兴建,不仅方便了客运工作,而且蔚为壮观。

  随着腹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安庆石化的发展,安庆港积极组织新货源,开拓货运生产新局面。在安庆外贸的长足发展下,1982年8月11日,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务院港口口岸领导小组批准安庆港作为国轮从芜湖办理外贸运输业务的“发货点”,安庆外贸运输“发货点”的设立,标志着港口外贸运输的正式开办。

  随着货物吞吐量连续增长,与之相适应的港口基本建设也出现了好的势头,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港口加快了建设步伐。一是建设货运新码头,1978年5月,安庆港20号黄砂码头建成投产;1979年港务局完成了长航下达的4项重点项目。1985年完成生产性基建投资483.5万元,占1981—1985年总投资额735万元的64%,其中五里庙建港工程提前3天完成400万元的年度投资计划,完成重点技术措施项目年投资70万元,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安庆港11号和13号码头,座落在安庆市内的老港区,一直承担着安庆港的件杂货、重件的进出口任务。随着安庆腹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港口的吞吐能力相应地不断增加,安庆港拟在五里庙安庆港新港区兴建件杂货和重件码头——港15、16号码头。新建安庆港五里庙新港区15、16号码头为高桩结构式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43万吨,该码头的建设开启了安庆港口建设的新时代。二是改造货运老码头,安庆港14号码头处于五里庙新港区上端,受水位变化的局限,在枯水期不能进行正常作业,为确保安庆煤炭进口任务需要,安庆港对该码头进行改造。1985年4月18日,14号码头改造工程竣工,改造后建成专业化的煤炭进口流水作业线,生产能力为27万吨/年,靠泊能力为1000吨,码头前沿水深5.1米。三是地方码头发展。由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进一步落实,国民经济稳步上升,港口地方码头建设飞速发展。

  从1977年到1985年,安庆港口设施不断完善,港口码头、仓库、机械等设施不断得到充实,仅以码头为例,这一期间,安庆港务局共兴建和改建了12座码头,地方航运及各单位也在港区兴建码头13座,改建2座。这批码头的投产,使1985年安庆市港区码头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千多万吨。港口吞吐能力的扩大,为货运运输生产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工农业及其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

  第二,快速发展中的安庆港(1986年—1998年)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长江水系多渠道、多层次、多结构的水运市场初步形成,港口运输对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是港口运输的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港口管理体制也实行过渡性改革。在“简政放权、放宽搞活”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扩大地方政府管理权,将部分人财物管理权下放给地方人民政府,对原中央直属管理港口,实行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1988年10月15日,交通部与安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改变安庆港管理体制的协议书》,就安庆港管理体制问题达成协议。自此,安庆港正式实行由市政府和交通部长航局双重领导,以市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安庆港围绕搞活经济这一主题,紧抓契机,勇于改革,从港口实际出发,采取扩建多种经营,加大开放服务、开辟新业务等一系列措施,使安庆港在水运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安庆港内部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包括政企职责分开、实行局长负责制、推行承包制度、成立公司实体、精简机关机构等,解决了生产、建设和管理等许多重大问题,大大增强了港口的活力,提升了经济效益,管理体制和经营手段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这一时期是安庆港经济腾飞的鼎盛时期。

  货运市场上,从1987年起,安庆市粮食、煤炭、矿建材料、石油等大宗货物进出口比重增大,货物吞吐量由之前年均500多万吨上升到年均700多万吨。1994年以后,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下滑,年均600多万吨,主要是市场行情发生变化:1995年以后港口黄砂生产运输基本停止,1997年合九铁路投入营运,水运进口煤炭开始萎缩,工矿企业用煤基本弃水从铁,加上国家对粮食市场放开,取消统购统销,从1995年起,粮食运量逐渐变小等诸多因素,对港口货运冲击较大。安庆港针对严峻经济形势,内强管理,外争市场,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而且增长幅度比较大。

  安庆地方货物吞吐量一直成上升趋势。据市航运管理部门统计,1986年至1997年货物吞吐量年均100多万吨,增幅较小。1998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00万吨,当年完成255万吨。1999年以后,货物吞吐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年均达到600余万吨。特种货物(石油制品)吞吐量1993年以前年均只有万吨左右,到1994年,随着地方油运船舶运力增大,石油制品进出口量亦开始逐年增长,1994年至1998年年均已达到30万吨以上,到1999年以后又有了更大幅度增长,从1999年到2002年,年均一直保持在100万吨水平。

  客运市场上:一是客运量的大幅增长,其中1986-1995年安庆港客运量统计表如下:

  年份 客运量(人) 年份 客运量(人)

  1986 1541600 1991 1242000

  1987 1613400 1992 1180000

  1988 1890100 1993 2334185

  1989 1450000 1994 2089000

  1990 1213000 1995 1910000

  二是客运航线的增加。20世纪80年代开始,客运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港口沿线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安庆港因往日客流量大,成为长江干线所有客轮航班停靠港。三是客运总站大楼的建成。客运总站大楼由交通部批准并拨款新建,于1989年9月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12296平方米,占地10亩,总投资1141万元,1991年12月交通部验收委员会验收正式竣工交付使用。港口新客运大楼落成,加上地方轮船公司参与长江客运市场竞争,1993~1995年,港口客运量又回升到年均200余万人。然而,1997年合九铁路安庆段营运对长江安庆港的客运产生很大影响,导致旅客分流,弃水从铁。从1996年起,港口客运量每年均以30~40%幅度下降,安庆港客运经济渐渐走向滑坡。

  这一阶段码头建设的主要情况:1986年,五里庙新港区竣工,有重件和杂货2个泊位,年通过能力43万吨;1988年,安庆港7号、8号、9号3个码头闸口楼工程全面竣工交付使用。1990年,客运站工程新建售票厅交工验收,并投入使用。1991年,安庆港油趸1号码头设立,为油运船舶提供靠泊、供油、生活等码头设施。1993年,总投资165.3万元的香口码头技改工程竣工,形成30万吨非金属矿石出口能力,1994年,扩建炮营山码头,1996年在油区设油趸2号浮码头。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安庆港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开阔长江航运的国际视野。安庆港作为安徽省境内长江北岸唯一的外贸进出口水上通道,从80年代初就开始办理外贸货物运输业务,1986年10月,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正式批准安庆港为一类外贸口岸,安庆港成为外贸运输发货和外贸货物中转港。1987年11月,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安庆分公司开始独立理货,对外营业。1990年,安庆港开始出现集装箱装卸运输业务,1993年2月成立安庆港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公司,1996年9月,国务院批准安庆港对外籍轮开放,安庆港成为安徽省境内长江对外开放的唯一大型港口。

  为适应外贸发展需要,1993年,在长航和安庆市政府的支持下,在安庆港的积极争取下,五里庙港区二期暨外贸集装箱码头工程立项。1995年安庆港务局着手安庆港外贸集装箱码头初步设计工作。1997年4月,省、市重点工程安庆港五里庙港区二期暨外贸集装箱码头工程开工建设。1998年11月19日,码头第一台设备40吨台架投入使用。1999年初,五里庙二期工程基本竣工并试生产,使五里庙港区有了很大改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机械化程度和货物通过能力有很大提高,整个码头实行封闭式管理。该码头结束了安庆港无专业外贸码头的历史,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建设项目。

  这一阶段的港口建设可谓方兴未艾,以港务局为主,以现代化码头为发展方向,主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主。但政企合一的体制,导致码头建设长远规划不足,码头投资渠道不宽,港口建设主体单一。

  第三,政企分开后的安庆港(1999年——2018年)

  21世纪以后,安庆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管理体制上,安庆港经历了大小三轮管理体制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企分开。

  安庆市敢为人先,先行先试, 1998年底,安庆市人民政府遵循党的十五大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国务院批转的国家经委、交通部《关于长江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请示》([87]交河字795号文)和交通部与安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改变安庆港管理体制的协议书》的规定,在安徽省率先对安庆港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对政企合一的安庆港务管理局实施政企分开。1999年末,安庆港务管理局改为安庆市港口管理局,性质为负责安庆港口行政管理工作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安庆市辖区内港口行政管理工作,为市政府直属事业机构、正县级。安庆港务总公司变更注册为国有独资企业,属安庆市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之一,负责港口生产经营。政企分开,安庆港走在全国的前面,为整个长航港口体制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2005年2月,省编委印发了《关于马鞍山等沿江四市港口管理体制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皖编办〔2005〕25号),明确由省地方海事局(港航管理局)辖设的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等沿江四市地方海事局(港航管理局)承担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移交所在市港口管理局承担。同年5月,省交通厅与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对沿江四港港口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安庆市地方海事局从事港政管理人员随职能划转到市港口管理局管理。8月1日正式交接。调整后,安庆市港口管理局收入及人员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人事管理隶属地方,安庆市港口管理局进入省交通厅和安庆市人民政府双重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安庆港初步确定的“一城一港一政”的管理模式。

  2013年,顺应大部制改革要求,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3〕17号)精神,将由省地方海事(港航管理、船舶检验)局垂直管理的合肥等13个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机构的人财物划归所在设区市;将蚌埠、芜湖、宣城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及安庆、池州、铜陵、马鞍山市港口管理局的预算和资产一并划归所在市,至此,安庆市港口管理局人财物均下放到地方。安庆市委、市政府将市港口管理局与2013年下放到地方的市地方海事(港航)局进行整合,组建安庆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交通运输局管理。2016年10月市编办同意将安庆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局调整为安庆市港航管理局(安庆市地方海事局)。至此港航一家,“一城一港一政”模式基本确定。

  政府和企业分离,管办分离,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和港口企业经营相分立,是安庆港口走向现代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支点。政企分开后,港口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完善健全,港口管理走上法制化进程,港口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程度提高,尤其体现在港口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这一阶段,港口管理突出立足法制,强化规范有效有度的科学管理,着力于港口规划管理、港口岸线管理、港口安全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责,从行业管理的角度,一手抓资源管理,一手抓行政管理,优化了港口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2004年,安庆港被国家公布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发挥“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优势,安庆港口局坚定发展思路,坚持依法行政,以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为重点,围绕科学编制港口总体规划,加大港口岸线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港口行政管理三大重点,通过理顺港口体制,推进港口法治建设,推进港口项目建设等实现“以港兴市”发展战略。这一阶段,为充分发挥出港口的资源优势,在新一轮皖江大发展和东向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之际,安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港口发展的若干建议》(庆发〔2006〕5号),以发挥港口经济在促进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中的作用。该建议的出台,对于进一步发挥安庆市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有着重大意义。

  通过加强港口行政管理,港口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由“一家独大”迎来“百家争鸣”。在市场主体上,政企分开后,安庆港务局企业部分整合成安庆港务总公司,安庆港务总公司于1999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2000年独立运作,为从事港口生产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政企分开后,安庆港务总公司通过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加快转换内部经营机制,港口经营业务得到不断拓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扭转了过去长期亏损的局面,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但因为历史包袱比较重、企业整体改制未到位等原因,经营一直比较困难。

  为优化港口资本结构,盘活港口固定资产,安庆港这一阶段开展了多轮港口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了安徽宜景国际货代有限公司和安庆申安物流有限公司,其中宜景货代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商务部首批同意设立的中外合资国际货代企业之一,也是安徽省首家中外合资国际一级货代企业。招商中后期,安庆港搭建了自己的投融资平台,开发自己的招商项目——港口物流园,成立了安庆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了香港远航集团,组建了安庆远航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5月18日,在“2007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香港远航集团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就投资、建设、经营安庆港码头、泊位和物流园,组建安庆港远航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并正式签约。但随着发展的深入,受腹地经济的制约,该公司发展进程缓慢,落后于同期兄弟港口的集装箱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实现招商引资的初步设想。2016年,安庆市政府回购安庆港远航控股有限公司55%股权后,成立安庆港有限公司。同年12月与中远海港口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协议》,引进中远海港口公司管理团队入驻安庆港,激活安庆港的发展活力。

  这一阶段,客运市场迎来深度调整,安庆港根据客运市场形势,积极主动延伸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1999年5月开辟了小孤山旅游客运航线,建立小孤山旅游码头,发展客运旅游业。然而由于合九铁路安庆段营运和沪蓉沿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安庆港的客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旅客分流,客运量逐年大幅下降,2000年降至71.5万人,到2002年只有13.9万人。加之上游长江干线客运市场停航的影响,安庆港的客运也难以维持,到2003年4月底,随着“非典”的肆虐,长江中下游客运干线全面停航,安庆港客运总站长期为长江客运代理服务业务同时终止。

  与客运市场的萎缩不同,这一时期货运发展势头良好,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定增长。2000年—2014年,安庆港进出口大宗货物煤炭、石油、矿建材料、水泥、金属矿石等 ,辐射面从长江流域走向东南沿海港口城市,有些货物通过中转到东南亚各国和地区。2015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将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枞阳港区随之划归铜陵港。安庆港统计数据略有下降。

  集装箱运量的增长幅度也较高。从统计数据可见,集装箱量2000年是2971TEU,2012年增长到25836 TEU。其中2012年,安庆市出台《关于安庆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市财政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实现了安庆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滑的形势下逆势增长42.7%,创历史最高纪录,增幅居长江中游港口之首。2013年以来,安庆市加大港口对外开放口岸建设,2015年12月份安庆港成功获批全国进境粮食指定口岸,2017年获批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加之引进中远海管理团队和设立集装箱专项发展基金等,2013——2017年安庆港集装箱量急速增长,2017年首次突破80000TEU,并保持迅猛增长势头。

  在体制、管理、政策、外界的多重刺激下,这一阶段,安庆港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大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其中,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就有3个:安庆港五里庙港区三期工程、马窝港区一期工程、长风港区一期工程。港口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符合建设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方向。港口规模不断扩大增强,港口功能结构不断丰富扩宽,港口市场蓬勃发展,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进入了转型发展期,实现了港口面貌的蒸蒸日上。其中“十五”期间,新增码头泊位4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0万吨。“十一五”期间,安庆市港口基础投资累计投入14.7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全港新增5000吨级泊位5个,3000吨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1个,500吨级泊位2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358万吨。新增5万吨级以下船舶建造泊位8个,舾装泊位5个,1.5万吨级以下船舶建造泊位3个,5000吨级以下船舶建造泊位12个。“十二五”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11-2015年水运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

  40年来,安庆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吞吐能力持续增长,港口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港口规划不断完善,岸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港口管理从计划管理到建立市场体系,港口功能和服务实现巨大提升,港口经济辐射能力也不断增强,物流园区、临港产业的发展直接促进新的港口经济增长点的产生。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安庆港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要求,积极调整港口发展规划,在满足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优化调整港口产业结构,促进港口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三)民航事业发展(略)

  二、改革开放40年交通发展成就

  (一)公路建设成果丰硕

  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支干,农村公路为网络的公路运输体系,基本建成连接城乡、覆盖广泛、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公路网络。截止2017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9022公里,比1978年增长了314 %。其中: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74公里,一级公路158公里,二级公路719公里,三级及以下公路17771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里程1001公里,省道317公里,其余为农村道路及专用道路。全市等级以上公路密度为163.5公里/百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3倍,路网密度跃居全省第5位。

  高速公路重大突破。1999年5月建成了我市首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高河至界子墩段,实现了我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市公路结构层次发生了质的飞跃。2002年10月建成合安高速公路并与高界高速公路相连通,极大地缩短了我市与周边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2004年12月完成了国家交通“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连接多条高速公路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实现了安庆人百年梦想,同期建成长江公路大桥北岸接线。2005年1月建成合铜黄高速公路安庆段,2005年6月开工建设纵贯我省西部及大别山地区的济广高速公路六安至潜山段。2015年12月31日,岳武高速全线通车,是沟通皖鄂最便捷的省际通道之一,也是连接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区域干线,对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12月,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济广高速在我市境内全面建成。2017年1月25日,G50高速安庆北收费站--合安高速安庆互通移位改建工程正式通车运营。“十二五”期间,我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同时,德州至上饶高速桐城段、岳武高速东延线及安庆支线、合安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蕲太高速、北沿江高速安庆段、安庆海口长江公路大桥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

  骨干路网提标升级。目前我市境内有国道6条,省道20条,其中:二级路达到719公里,占国省道里程的54.5%,比1978年所占比例高出55个百分点,路面硬化率100%,比1978年所占比例高出76个百分点,通行条件和通行能力大为提高。近年来,G206、S332、G318等一批一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2014年我市实现一级公路零的突破,创造历史。谋划出台了安庆市2016-2018年骨干路网三年行动方案,按照市-县、县-县通一级路的目标,用三年时间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规模适当的骨干公路网,进一步提升公路通行和服务能力,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公路跨越发展。突出了经济路、出口路、旅游路、扶贫路的建设,路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瓶颈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路面铺装率增长,公路通达深度扩大。从2016年起,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助力精准扶贫,我市建设总里程为9646公里,占既有农村公路里程的56%,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县级公路、乡级公路、乡村公路分别为218公里、982公里、8446公里。2016年已实施4247公里,2017年已实施3160公里,2018年计划实施2239公里。截止2017年底,全市121个乡镇和1304个建制村公路覆盖率和通畅率达100%,形成了农村公路主次相连,干支相接的城乡之间、乡村之间的公路网络体系。截止目前,安庆市区与各县(市)、各县(市)之间基本实现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县乡之间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安庆市区到达各县(市)县城平均车程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二)港航水运提质增效(略)

  (三)空中走廊助飞宜城(略)

  (四)运输事业长足发展(略)

  三、经验与启示

  纵观安庆市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交通运输发展历史,尽管发展的过程矛盾交织,困难重重,但凭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安庆交通闯出了发展的一片新天地,这些成绩的取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发展为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日益增长的新需求与交通运输还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交通运输行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地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加快发展、适当超前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服务民生。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交通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老百姓对安全便捷出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产生新期盼,不仅要求走得了,还要求走得好、走得快、走得轻松,因此,不断完善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经济、绿色的交通运输服务,始终是交通工作永恒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

  三是必须坚持凝聚合力。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联动机制。40年来,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在交通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组织领导、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也充分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积极支持并踊跃参加交通建设,正是有了强大的合力,安庆的交通改革发展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四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不竭动力。公路、港航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后,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级政府投入增加了,公路建设历史债务分摊了,全市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路况显著改善,中远海管理团队入驻安庆港后,集装箱量急速增长并持续迅猛增长,这些都是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使交通运输管理具有了国际视野,交通运输行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激流勇进的征程,这40年是所有人艰苦奋斗,也是安庆交通人顽强拼搏开创的辉煌时代。未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交通运输部门将一如既往当好先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建成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为安庆市的跨越发展再添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