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发布时间:2019-12-20 浏览次数:

                                            中共安庆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祝颂阳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统筹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科学技术发展; 统筹发展;科技创新;中国梦

  一、 科学技术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并同它们高度融合。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是生产力中最敏感、最积极的因素。

  2、科学技术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并带动社会变革

  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纵观近代历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无疑是对科学技术进行的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与发展。18世纪末,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代表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的广泛运用,电灯、电话的普及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且一种技术的发展通常引起多种技术的革命,这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表现得十分明显。

  因为科学技术总是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中,它本身的发展也会使原来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逐渐变得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只有变革原来不适应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才能有利于科学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除了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

  3、科学技术发展能推动社会的统筹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撑,在历史上一直是革命力量,起到推动作用,其发展不仅带动生产力提升,更会变革生产关系。回顾近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进程中,科学技术充当重要角色,与社会发展及综合国力提升存在着密切关联。

  进入到21世纪以后,“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科学技术水平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与命运,在追寻“中国梦”过程中,需始终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大力度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整合[1],调整与科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改变不科学、无作用的管理方式,思想与行动均要将保障科学技术发展作为前提,提升生产效率,节约资源,获得社会与经济综合效益,推动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近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近代以前的农耕文明时代,我国在科技、思想、文化等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以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当西方列强,利用指南针环游世界,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的时候,清王朝为巩固和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使中国与世界隔绝,白白浪费了一次与工业革命对话的机遇。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大概的100年时间,在西方坚船利炮攻击下,我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西方的兴起一无所知,导致百年沉沦,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

  由于中国并未参与到世界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第二次科技革命当中,自身科学技术的落后,再加上因循守旧的思想和故步自封的姿态,我们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不断欺凌与压迫。十九世纪发生的鸦片战争,中国大败,开始惧怕西方的( 注释:[1]阿拉腾哈斯.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船坚炮利,不得不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深体会到科技落后处处挨打的滋味。

  新中国成立之初,华夏大地,百废待兴,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切身感受到: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新生政权将难以捍卫。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与中国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第七舰队陈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苏对峙引发的珍宝岛冲突。另外,由于印度方面的咄咄逼人,最终诱发了1962年的中印之战。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捍卫新生的政权。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我还是希望搞一点海军,空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前2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出了“两弹一星”,实现了现代化的国防和工业基础。

  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高潮。尤其是近5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C919大飞机飞上蓝天、国产航母下水试航、歼20运20正式列装……2018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在罗斯海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让五星红旗再一次在南极飘扬,填补了中国在南极太平洋扇区科考建站的空白。复兴号飞驰、港珠澳大桥贯通……一个个重大工程技术成果、一项项填补空白,将我国从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稳步推进,让人民充分享受到科技创新的红利。

  三、科学技术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中国梦”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百年”,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民族复兴。”两个百年”为人民群众描绘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宏伟蓝图,蕴含着人民群众的百年期盼。

  1、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是实现“中国梦”的持续动力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查找我国实现“中国梦”的优势和差距,才能准确把脉施药。我国虽有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和经济优势,但近现代以来,国际上发展得比我们好以及能构成威胁我国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的,无疑是那些科学技术、军事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指出:“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技术基础雄厚的国家。”[1]

  应该说,我国的基础科学还是相当薄弱的。必须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强大的内生动力。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有些薄弱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处于引进、模仿国外科学技术的状态,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手中,因此也就制约了我国的创新能力。

  华为在2019年连续遭受美国封杀。创始人兼CEO任正非痛定思痛,明确指出:人类对社会的贡献分为理论、工程和市场需求三个方面。中国在工程方面强,但是在基础科学研究上还是要认真向西方学习。华为虽然每年投入巨额资金,但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移动互联网不是华为发明的,只是这些东西我们做得最好。我们现在对300多所大学、900多所科研机构给予支持,就是希望在基础科学研究上实现创新。我们并不会因为受到打击就萎靡,相反会更加大科研投入,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实现科技创新。基础科学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就没有科技创新发展的土壤,科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推进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

 ( 注释;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中国重大科技突破“三喜临门”传递什么信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前进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

  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好的科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和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是某种意义上的科技创新,而且标志着科学技术的真正发展。

  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1]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和提高基础科学研究队伍的规模与质量,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爱科学、学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科技创新才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下,始终坚持“科技强国”战略,健全与优化科学管理体系、投入体系,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号召全社会、全方位地为科技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带来持续不断的动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28/c1024-30019213.html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528/c1024-3001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