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主页 > 他山之石 >

蚌埠五集系列文献纪录片《淮畔烽火》全面制作完成

发布时间:2020-01-02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由中共蚌埠市委组织部、中共蚌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联合出品,蚌埠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蚌埠多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系列文献纪录片《淮畔烽火》全面制作完成。

  《淮畔烽火》分为“星火初照”、“风雨长淮”、“淮畔航灯”、“珠城春早”、“剑指江南”共五集。其中,第五集——“剑指江南”,于2018年10月被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主办的《社区党建》2018年第九期电视期刊刊用,并向全国出版发行;同年,获安徽省2018年度党史优秀成果评选影视音像类一等奖;2019年12月,获安徽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淮畔烽火》以一条河(淮河)、一座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和一座城(蚌埠)为底色,以中共蚌埠特别支部成立至蚌埠全境解放、渡江作战方略谋划为背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艰难困苦中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该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从1926年蚌埠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蚌埠特支成立,到1949年红旗插上小南山,这20多年间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

  《淮畔烽火》将镜头对准在以蚌埠为中心的淮河两岸开展革命活动而永垂史册的共产党人,其中既有纵横捭阖的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著名党史人物,也有甘洒热血的杨兆成、陈履真、朱务平、王亚箴、张漫萍、张叔友等著名革命英烈,囊括了蚌埠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斗争、隐蔽战线斗争、蚌埠地区解放、渡江方略谋划等重大历史事件。

  影片以时为经、以事为纬,通过故事化叙述,突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主题,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融为一体,在更高层面完成对共产党人行为逻辑的价值判断,鼓舞后人在追寻英烈的足迹中,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

  《淮畔烽火》给蚌埠地方党史故事插上了新媒体的“翅膀”,把党史故事从单纯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图文并茂、数字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利用电视、视频网站、移动终端全媒体平台,实现立体传播,让不同年龄、不同信息运用能力的受众都能喜闻乐见。这不仅有利于深入萃取红色文化的基因密码,更有利于红色文化在现代化境遇下的传承与创新。

  为了让一个个记忆、一段段历史活起来、动起来,《淮畔烽火》一改传统电视表现手法,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大量寻访革命事件亲历者、研究者、见证者以及先烈后人,寻访革命遗址,“打捞”文献文物,以见证者采访、实景拍摄加影视资料的形式,或再现一场重要的战斗,或重温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或讲述革命者与敌人的英勇斗争,让许多原本很可能已经被定格的适合被青铜和大理石塑造的高大英雄形象,重新有了血肉感和体温,让当年的火热历史,有了日常生活的肌理感受。

  《淮畔烽火》以新的手段、新的视角重温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广大党员干部从蕴意深刻的蚌埠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这既是一部电视版的革命故事,又是一部故事版的地方党史;它既有确凿的史实支撑,又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推动,这种创作形式是探索党史宣传教育的有益尝试和创新。

  除了利用新媒体进行立体传播外,同时制作《淮畔烽火》光盘,在全市各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电教中心进行循环播放,并赠送给市直各机关单位、各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员党性教育教材,进一步推动了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工作的深入开展。(蚌埠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