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铁军精神筑就“华中人民的长城”

发布时间:2020-09-03 浏览次数: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这民族危急、国难当头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推动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健儿汇集成新四军,八年间转战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像一把利剑直插日伪心腹,成为华中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四军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锻造了一批栋梁之材和基干力量;为传承华夏的灿烂文化,为丰富我军的优良传统,奉献了伟大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锻造的铁军精神,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主要有以下六点:

  跟党举旗的坚定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铁军精神的灵魂。新四军自组建之后,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绝对听从党的指挥。组建之时,一直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军队有着深仇大恨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毫不迟疑地接受统一改编。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始终坚定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新四军军长叶挺,千里迢迢奔赴延安,聆听中共中央指示,表示“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其后,他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进北上向敌后发展的方针,指挥部队挺进大江南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的决策,在无力扭转危局时,向党中央表示要“上下一致,决打到最后一人一枪”;在被营救出狱的第二天,就向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入党。新四军的光辉抗战史,就是听党指挥、跟党举旗的史诗,是坚定信念、忠贞不渝的战歌。

  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新四军是一座革命熔炉,锤炼了一代代钢铁战士,锻就其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战场上,新四军长期战斗在敌情复杂的华中战略要地,一面是日军的频繁“扫荡”、残酷“清乡”和实行的“三光”政策,一面是顽固派不断制造的反共摩擦事件。在处境险恶、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新四军指战员以其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多次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在五次繁昌保卫战中,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指挥部队,英勇打退了日军在飞机、毒气掩护下的多次进攻,毙伤日军450余人。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哀叹“共产党的军队乃是皇军大敌”。在狱中,新四军指战员临大难而不惧,临大节而不苟。叶挺在阴森的中美合作所吟出荡气回肠的《囚歌》:“我只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这是铁军钢铁意志的正义呐喊,是革命英雄主义的战斗檄文。陈毅在《哭叶军长希夷同志》长诗中赞其“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

  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在波澜壮阔的伟大抗战中,新四军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表现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顾全大局、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历经十年内战、惨遭国民党杀戮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忠实地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繁昌保卫战中,为协助友军共同抗战,谭震林动情地说:“我军将士赤胆忠心,向来以民族安危、抗战大局为重。今天,大敌当前,我们要以皖南战局为重,暂且不去计较那些反共顽固派的胡言乱语。友军144师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应主动出击,坚决把敌人阻挡在我军阵地前,予以歼灭,不让敌人从我方地区迂回144师侧后。这是一场恶仗,也是一次政治仗,我们要坚决歼灭敌人,保住皖南前线。”新四军多次为国家忍辱、为民族负重的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新四军处在日、伪、顽夹击中,或无大山依托,或无丛林隐蔽。面对强敌,广大指战员迎难而上,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不屈不挠,以坚忍不拔、艰苦卓绝的顽强作风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周家岗反“扫荡”战斗中,四支队七团一营一连的战士,面对据险固守的日伪军千余人,反复冲锋10余次,一排长壮烈牺牲,三排正副排长都负了伤,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用刺刀拼。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粉碎了敌人的三路“扫荡”,毙伤俘敌160余人,击毙日军中队长毛高千穗,生俘敌分队长1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八年全民族抗战中,新四军将士共伤亡8万余人,担任团以上领导职务的烈士就有350多位。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人,都先后壮烈牺牲。

  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新四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广泛团结一切拥护和支持抗日的友党友军、民主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众志成城,形成了共同抗日的巨大洪流。由于新四军的真诚和真心,磁铁般地吸引着亿万人心,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大批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冒死参加新四军,大批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支援新四军,许多爱国华侨漂洋过海投奔新四军,不少中间派也转而支持新四军。从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来看,有著名北伐名将、回国请缨抗战的无党派人士叶挺,有经过万里长征、从延安派赴华中的刘少奇、张云逸等,有从八路军转为新四军的罗炳辉、黄克诚等,有从国外回来不久的曾山、饶漱石等,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了一起。

  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执行铁的纪律,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可靠保证。叶挺独立团初创时期,就享有“仁义之师”的美誉。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和十项注意,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明确规定了在群众家“五不走”的纪律:“水缸不打满不走,地不打扫好不走,门板不上齐不走,借东西不归还不走,损坏东西不赔偿、不道歉不走。”由于军队一切为了群众,时时处处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被根据地人民誉为“天下文明第一军”。抗战胜利之初,中央决定长江以南的新四军部队和第七师撤往苏北和皖北地区。部队接到命令后,许多战士痛哭流涕,舍不得离开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但还是坚决地执行命令,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约7万人的北撤任务。

  正因为铁军精神,新四军淬炼成钢、无坚不摧、战无不胜,被陈毅称赞为“铁的新四军”;正是铁军精神,引领着新四军的每一位将士,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被毛泽东赞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正是依靠包括铁军精神在内的抗战精神,中华儿女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气壮山河的雄伟乐章和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铁军精神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在防疫前沿、在抗洪一线、在攻坚战场……凝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指引着“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奋勇向前!(作者:鲁敏 胡北,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史研究院基地研究员。此文转载于2020年9月3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