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物长廊 当前位置:主页 > 人物长廊 >

陈独秀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次数: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谱名庆同,字仲甫。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17岁时考中秀才,次年应江南乡试落第。18岁撰文《扬子江形势论略》。1902年至1903年间先后三次举办爱国演说会。1904年回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这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通俗宣传的报刊之一。1905年在芜湖组织岳王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1913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这个时期,他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

陈独秀最先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被毛泽东誉为“思想界的明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唤醒了一代青年。1917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移至北京,箭杆胡同9号陈独秀的寓所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针砭时政的战斗性刊物《每周评论》,与《新青年》协同作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块宣传阵地。

中国的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而陈独秀参与和领导了这场运动。1919年6月11日,他到城南新世界游艺场向群众散发由他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遭到逮捕。教育界等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向北京政府要求释放陈独秀,促使社会各界通过各种营救活动广泛了解了陈独秀的反帝爱国行动和主张。9月16日陈独秀获释出狱,后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同许多社团组织和进步青年密切联系,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毛泽东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开始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1920年春夏,陈独秀在上海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指导发起了“劳工万岁”等口号和《上海工人宣言》。5月,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6月,陈独秀等人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十条。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陈独秀为书记。11月,同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陈独秀在缺席的情况下,仍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陈独秀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巨大功绩,是不可磨灭、永载史册的。

中共一大之后,陈独秀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运动的开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推动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运动,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从中共一大到五大,陈独秀一直是党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三大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中共四大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的提出,等等,他都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表明,在建党及大革命的初期和中期,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员群众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胜利。对此,陈独秀是有很大功劳的。但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这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1927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此后,他对革命形势作了过于悲观的估计,提出了一些错误观点和主张,转而接受托洛茨基主义,后来虽然脱离托派,但最终没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1929年11月,陈独秀被开除出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于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处徒刑13年,1937年被提前释放出狱。1938年6月底,他从汉口乘船溯江而上,于8月到达江津居住。1942年5月陈独秀因病于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逝世,享年63岁。其墓现在安庆市北郊十里乡。尽管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政治上也无地位,但他还是关心时局的进展,为抗战宣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声望。

上一篇:刘王立明 下一篇:陈延年